图书介绍
儒家文化与中医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林殷,陈可冀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4198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儒家-传统文化-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儒家文化与中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儒家文化与中医学源流概述5
第一节 先秦孔学与中医学6
第二节 两汉经学与中医学8
第三节 隋唐思潮与中医学9
第四节 宋明理学与中医学12
第五节 清代朴学与中医学16
第六节 近代儒学与中医学17
第二章 儒家文化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19
第一节 传统医学体系——“道中庸”20
一、“致中和”的多元文化史观与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2
二、“执两用中”的矛盾和谐观与中医学的阴阳平衡论26
三、“叩其两端”“和而不同”的辩证法与中医学的辨证施治31
四、“发而中节”的方法论与中医学的适度原则36
第二节 传统老年医学——“谨孝道”38
一、注重自幼防老,力求尽终天年42
二、注重现实生活,着眼日常起居48
三、注重道德修养,强调养性防老52
四、举孝廉与割股疗亲对老年医学的影响59
第三节 传统医学伦理——施“仁术”63
一、“仁术”与医术64
二、“仁术”与中国古代堕胎术66
三、“仁术”与仁者之医德67
四、“仁术”与仁者之学问72
五、“仁术”与仁者之诚信74
六、“仁术”与医家之“内省”与“慎独”78
七、“医家十要”与“病家十要”79
第四节 传统音乐治疗——“乐从和”83
一、儒家“礼乐”传统与“五礼”“六乐”考83
二、“乐”“音”“声”考84
三、“樂”即“藥”与“樂”通“療”86
四、《礼记·乐记》中的“礼”与“樂”87
五、“乐从和”与“和乐”的标准88
六、五音通五脏可调七情致身心和89
第五节 传统医学特征——“以致用”94
一、儒学实用理性考94
二、中医理论的形成发展模式与儒学实用理性95
三、从古代人体解剖学的式微看儒学实用理性的影响96
四、从脉学、方药及医案学的发达看儒学实用理性的影响99
五、巫术、祝由与实用理性101
六、从“三折肱,知为良医”谈实用理性之利弊103
第三章 儒家文化与中医理论的联系107
第一节 “太极图说”和“命门学说”108
一、宋元之前的中医“命门”考108
二、宋元之后的“命门”之争与“太极图说”111
三、肾间“命门”与“太极”113
四、从“命门”学说的临床应用看儒家实用理性之影响120
五、西学东渐背景下“命门”学说的发展122
六、多元文化交流下的“命门”学说与中医理论创新124
第二节 “遏欲存理”与节欲养生129
一、儒学的“理欲”之辩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130
二、节欲养生的理论基础134
三、节欲养生的原则和方法140
第三节 “气化”理论和“运气”学说148
一、张载气化论与医学运气说的比较分析148
二、从运气学说的兴盛看求“理”和恢复“道统”之风对医学的影响156
三、从宋明时期运气学说的特点看理学学风对医学的影响163
第四节 医学研究与“格物致知”169
一、穷究医典,博采众家172
二、亲躬践行,推求新知173
三、分立纲目,编纂医书177
四、以意推求,即经穷理180
第四章 历史上的著名儒医183
第一节 儒医考略184
一、儒士从医原因考186
二、宋代前后儒医数量上的差异195
三、儒医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203
第二节 汉唐时期的著名儒医207
一、张仲景207
二、华佗209
三、皇甫谧211
四、葛洪213
五、陶弘景215
六、孙思邈217
七、孟诜219
八、王焘221
第三节 宋金元时期的著名儒医222
一、钱乙223
二、庞安时225
三、朱肱226
四、许叔微229
五、程迥231
六、张元素231
七、李杲233
八、麻九畴234
九、窦默235
十、朱震亨236
十一、吕复238
十二、滑寿239
第四节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的著名儒医241
一、王纶242
二、汪机243
三、李时珍245
四、徐春甫246
五、杨继洲247
六、缪希雍249
七、王肯堂253
八、武之望257
九、喻昌259
十、傅山260
十一、方以智265
十二、张璐270
十三、柯琴271
十四、高斗魁273
十五、戴天章274
十六、薛雪275
十七、徐大椿277
十八、黄元御280
十九、陈念祖282
二十、吴瑭284
二十一、王清任287
二十二、陆懋修290
二十三、周学海293
第五节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后)及民国的著名儒医294
一、唐宗海295
二、张锡纯299
三、章炳麟302
四、张山雷305
五、恽铁樵307
六、陆渊雷310
第五章 儒学今古文之争的最后波澜与近代中医学313
第一节 清末今古文之争与中西医汇通的提出314
第二节 从中医改良论看“中体西用”和今文经学的错综影响322
第三节 从医学革命论看晚清古文经学的潜在影响331
第六章 当代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与中医学的传承与创新345
一、当代儒学的创造性转化346
二、当代中医学的传承与创新探析348
主要参考文献352
热门推荐
- 448210.html
- 3346475.html
- 1070814.html
- 2558461.html
- 2520528.html
- 2213234.html
- 1257517.html
- 1015535.html
- 3293370.html
- 38809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04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9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9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35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6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03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33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27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62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9452.html